百家樂現金版
どーもー,大艦巨砲主義萬歲です。聽說現在都要來個有個人特色的招呼語才會紅,我前一陣子看MineCraft的實況每個實況主都會先來個おはよう,大概也是這種感覺。那麼,我想先來談談選後評析這檔子事情。選後評析對專欄作家來說永遠是一件苦差事,大部分的球迷來看選後評析都會希望看到專欄作家說「這位選手未來的定位可能是如何、模版可能是什麼人、幾年內大概都會在哪裡。」,過了幾年以後萬一預測失準就會被人拿著當梗玩好一陣子。問題是:選手要長成什麼樣子,那真的不是專欄作家可以決定的。我們常講三拍子五拍子,那是指球員身上有幾種天分,天分會在球隊養成的過程中逐漸成長為場上的技能,或是養壞了消失,有人超過1000打席以後突然從純種長打者變身成全方位強打者,也有人給超過1000打席以後改變是純長打率上升了0.005。我想說什麼呢,我想說的是,拿選後三年的成績回來評斷當年的選秀,是有點結果論的事情。 比如說林承飛的成長曲線好像是凸型的…… CPBLTV截圖 那你一定會想問,
3A娛樂城不出金
怎麼樣叫好的選後評析?用一個比較客觀的評斷標準,就是作者在寫的時候有沒有提到:球團的選秀完成任務了嗎,他選這個球員是想到要選才選,還是其實有個標準在選?所謂的任務是,當你把陣容表(depth chart,一種記載了各守備位置球員與年紀的表單)打開來看,把上面選手的年紀都加個三歲就知道今年該替哪些位置準備什麼球員,具體操作請看強者我朋友DC寫的Lamigo選前文,大概就是那樣操作。我個人認為,從這個觀點上來看,既存四隊今年都選得蠻好的。我知道一定會有人對統一在第二輪撿一個捕手哀嚎,而且覺得陳重羽有什麼不好,為什麼不讓他蹲。那講得實在一點就是:不管如何,球隊還是會希望第二個捕手有點攻擊力,林祐樂的防守雖然好,他的攻擊面實在有點……感人……。如果把時間放到三年後,把羅暐捷當成陳重羽不蹲捕去站外野或是打DH輪休時啟用的二號捕手,然後把當時年紀已經接近30的林祐樂當成比賽後半段上來阻止戰術和加強防守的捕手,感覺應該就沒這麼哀嚎了對吧?21世紀看著看著也過了五分之一,鐵捕的時代早已過去。一個星期五連戰,叫一個捕手連蹲五場,長期來看是嚴重耗損這名捕手的膝蓋,那膝蓋中了一箭的話以後就當不了冒險者……不是,對球員的防守和打擊都會造成重大影響。看Lamigo今年這樣用林泓育,我都很擔心他明年了。更別提如果從陣容表來看,三年後林祐樂和郭峻偉都接近30歲,比較年輕然後看起來又能提供攻擊力的捕手就一個陳重羽,
平博體育
如果李丞齡這幾年沒有養起來,總不好說「這幾年陳重羽就先擔待著我們馬上選人來養成」吧,這感覺有點拼耶。最後還是不免要提一句:選秀選到的球員通常要經過三、五年的養成,所以把他們當成是三年或五年以後才會上來打的陣容是相對合理的。或許會有人想提林立或是陳晨威之類的例子來反駁,我個人的看法在「就想和你談選秀」這篇文章裡有說明了,請大家參考。 從年齡上來看三年後的主戰捕手沒意外應該就是他 CPBLTV截圖 富邦的選法我感覺很有趣。第一個選擇是他們最需要的,在陳仕朋揮臂會自我趨極演化而表現不穩定的狀況下,無論如何他們都需要能馬上吃局數的四、五號先發,因為現在看著其他球隊都有,或是要有了,只有富邦什麼都沒有。後面兩輪全部選投手,會讓人感覺他們想把時間推回1990年代,也就是「反正我守備和投手夠鐵,低比分比賽我照樣全部拿下來」。雖然會想說違逆時代潮流是不可能的,不過看看今年上半季,好像也不是這麼不可能。雖然有時候會想「富邦想怎麼解決三年後內野攻擊力的問題」,不過,未來幾年如果投手有能力順利扛起輪值,這種打線有洞的問題找個洋砲填上來就解決了,想想也不是這麼致命,畢竟富邦打擊的洞未來預定會出現在三壘,中線洋砲或許難找,三壘洋砲就是另一回事。
陳仕朋急需幫他調整揮臂的教練盯著他 CPBLTV截圖 中信兄弟很清楚自己在選什麼,唯一的問題就是未來三年內政權不能交代,萬一政權交代把投手教練換掉,那這批選秀選來的投手也很可能全部打水飄。兄弟這群洋教練不管調度上毀譽如何,他們調整和養成投手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選岳政華大概就是說明岳東華以後要站內野,如果岳東華站內野,那他們內野三年後的打擊問題也會得到緩解。那說到內野打擊問題,我還是想問:所以那個許基宏呢?至於Lamigo,這次他們仍舊貫徹「目標優先」和「落袋為安」兩個原則,如果把「Lamigo把完成三連霸當作今年選秀唯一使命」的話,大概是不會對他們挑的人有太多疑問,除了你會很想問「怎麼第七輪要討論這麼久」以外……話說,我個人感覺因為大家都希望他們單數年要選第七輪,所以他們才選第七輪的,不然統一關門的時候總感覺他們也要下鐵門了。
這支教練團很調度上真的很微妙…… CPBLTV截圖 說到三連霸,現在大概知道Lamigo為什麼這麼執著三連霸了,因為過了今年這支球隊就要換名字,換名字的話就算之後創造三連霸,那也和Lamigo沒有關係。這是自從La new以來這支球隊最後一個沒達成的成就,達成就功德圓滿,可以安心升天去也。有關於Lamigo為什麼要轉賣,活力熊的新編熊猿行銷史08這篇文章有詳細說明,大家可以好好看看,這篇文章是在2017年寫就,可以說先知總是寂寞的。那我也想說說我的看法:在前一篇大貝湖畔棒球雜記的開頭也提過中華職棒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國際賽打不出成績帶不動更多球迷進場,在場均6000一張票350的狀況下,面對節節升高的成本,以Lamigo這種中小企業體來看,脫手是早晚的。那要問我對這件事情有什麼感想,感想就是我還蠻感慨的。感慨什麼?感慨Lamigo怎麼說也是CPBL行銷最好的球隊,然後現在爆炸了,是告訴我們Lamigo那一套「激發既有球迷到上限」的行銷方法終究碰到極限,而下一步要怎麼走,則是聯盟所有球隊要共同面對的問題,Lamigo過去是整個聯盟模仿的對象,現在大家得要想想在這一套行不通以後,下一套該怎麼搞才好。至於Lamigo什麼時候決定脫手球隊,我猜最遲去年他們試著在總冠軍戰調整票價卻沒有得到好回應的時候就有這個盤算。一支球隊五年四冠還要挑戰三連霸,結果球迷數字卻下降,這怎麼看都是警訊。如果球迷基數不能成長,那唯一提高營收的方式就是上漲票價,而結果我們也看到了。至於每年行禮如儀的主題週先不論球迷膩不膩,票房最大的影響還是要看老天,萬一下雨延賽那票房就會很感人。Lamigo的球迷常常自稱或是被稱「石油」,看起來石油還是有挖完的一天。
以後就只能上拍賣才能找Lamigo桃猿的商品了 CPBLTV截圖 說到行銷,
BU娛樂城
中華職棒最大的問題是:存在的無聲無息。當然,中華職棒各球隊的主題週無不希望可以拉一些不常進場的球迷進場,
多寶老虎機
可是行銷預算卻感覺很微妙,在這裡不免又要提到日本,因本人有搭飛機恐懼癥,坐超過五小時的飛機就會想逃出機艙,所以最遠也只能到日本,沒辦法拿MLB當例子,請各位多多擔待。在這裡我就想問個問題:上一次你在球場之外看到中職的平面廣告是什麼時候,體育頻道外看到中職的電視廣告又是什麼時候?前一個問題有個很好的答案:ETToday在臺北捷運站打了大幅平面廣告,可是那不是中職自己打的,是ETToday打的,至於後者,抱歉,我真的沒印象了。 臺北捷運站的ETToday廣告,嚴格來說這是主打ETToday而不是主打中職 照片提供:專業運動專欄作家馬克筆 此前我去京都遊覽,在車站就看到日本女子職棒聯盟張貼廣告說「球季即將開打」,連年虧損的女子職棒聯盟尚且如此積極推銷自己,日本職棒本身的行銷方式更是鋪天蓋地,電視CM、平面海報、造勢活動,還很努力推廣到海外,那臺灣嘛……小資本玩有小資本玩的問題,不踏出同溫層可就是個大問題了。目前最不花錢的行銷當然是網路行銷,靠著臺灣很多人使用的FB粉絲頁推活動,問題是在FB連年修改演算法的狀況下,很快就變成怎麼行銷都是球迷在看,靠著球迷拉球迷本來就不是個很靠譜的行為,而更可怕的是:球迷很可能一直都是那群人,沒有擴展出去。中職在臺灣的困境說起來很簡單:沒有全國知名的明星,這就又繞回前面那個國際賽問題,可是這很現實。上一個擁有全國知名度的中華職棒明星叫做彭政閔、叫做陳金鋒,大家可以想一下,一個已經引退數年,一個今年就要引退,王柏融的全國知名度甚至還不如這兩人,然後還被賣到日本去了。出了球迷圈,誰知道朱育賢今年打破中華職棒半季全壘打紀錄?我認識幾位不怎麼看棒球的點頭之交,有機會剛好跟他們一起看棒球,結果他們一直在跟我提「棒球好久沒看了,是不是蔣智賢很會打,他現在還在兄弟嗎?」,除了禮貌的微笑以外我真的不知道該有什麼表情。這代表:中華職棒已經離開一般人生活很久了,而且想靠場內表現刷一波知名度,難度真的很高,會提蔣智賢大概是因為他們上次看到新聞出現中職球員的名字是五虎將事件,而不是他們真的記得蔣智賢……。
如果你不認識他,你會猜他叫什麼名字? CPBLTV截圖 最後還是要說一句:現在球衣背後繡英文縮寫真的是反行銷的行為,請中華職棒各球隊再次考慮,洋將姑且不論,就我個人收集的輕度球迷,也就是不怎麼看職棒但是看到棒球還是會把電視停下來看一下的球迷,他們共同的反應都是「球員的背號不好記,球員名字不知道長怎樣,下次看到也不知道是不是同一個人。」蓋我國通用的韋氏拼音法很多字動不動就是C開頭,加上陳林半天下的結果,結果就是一堆球員名字縮寫看起來都是C.X. Lin、C.X. Chen,打個比方:林哲瑄、林政賢和林晨樺都是C.H. Lin,這種感人的辨識度我個人認為……咳咳,
百家樂賺錢
嗯,請對新手友善一點? 想參與更多棒球討論?歡迎到大將軍豪洨專區-什麼都聊廢文區!,